外院论坛(22)英语系张蓓博士举办题为从<古韵>在英国的流行看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的讲座
昨日,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张蓓老师于博学楼B200会议室做了名为“从《古韵》在英国的流行看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的讲座。阳光和煦的午后,外国语学院十余名教师前来聆听张蓓老师的分享。张蓓老师系上海外国语大学翻译方向博士,主要从事中国现代小说英译研究。张老师在讲座中细数研究的缘起、策略以及意义,将民国时期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一部不应被低估的作品展现在大家面前。
张老师研究发现,民国才女作家凌叔华的英文自传体小说《古韵》集中国历史、文化、社会和文学价值于一体,是带有明显的翻译性质的创作。该作一经出版立刻风靡英格兰大地,可谓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成功典范。张老师分析指出,《古韵》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其文化译介模式和文化传译策略:一方面《古韵》从发起到写作、出版、宣传的全过程均呈现出英国"本土出品"的面貌,易获受众认同;另一方面小说通过以故事做媒介植入中国文化的“主题式”与“植入式”的文化译写,以视觉形象营造东方情调的形象化语言与自绘插图,“科普、联想式”译法等方式展现了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和无穷魅力。
张老师认为,《古韵》带给当代的启示在于,中国与西方世界完全能够沟通,中国作家的创作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中国的文化也是世界的文化,全人类的共同情感都是相通的。通过这次讲座,我们对于这部半个多世纪前惊艳英伦三岛的文学作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当代中国文学文化如何走向世界也多了几分思量与感悟。
英语系 刘坤 供稿